
作 者丨张静波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图片丨网络、图虫创意
病毒仍在肆虐,上海让人焦虑。
但更让人焦虑的是,疫情何时是个头?回顾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三大疫情,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人类历史上,曾多次爆发过大瘟疫。
其中,最神秘也最致命的一次,要数发生在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
这次疫情,属于标准的境外输入。它是由远征的十字军(另一说是热那亚商人),于1347年带回欧洲。
意大利地处咽喉要道,最先中招,随后一路北上西进东扩,波及了西欧、北欧,乃至俄罗斯。
由于传播迅速,致死率高,从1347年到1353年,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梦魇之中。
有超过7000万人,在这场疫情中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以上。
患者的胳膊、大腿等处,会出现黑色的疱疹,大多数人在3天之内暴毙,因此得了一个“黑死病”的称谓,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曾记录下当时的惨状:
大街上,不时有人倒下,并死去。独居的人,直到尸体发臭,才被人发现。市政的运尸车,没日没夜将尸体拉到城外。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疫情发生的原因,尝试了很多疗法,包括放血、排汗、催吐,甚至是灼烧淋巴肿块,都无济于事。
它给欧洲留下的创伤,何止一代。
直到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森才发现了罪魁祸首是鼠疫杆菌,证实黑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老鼠和跳蚤。
在维基百科上,黑死病由于致死人数多,被排在人类史上最致命的疫情之首。
在致命疫情的榜单上,第二个熟悉的名字是天花。
提起天花,中国人并不陌生。这种传染病,曾在清朝肆虐300年,顺治皇帝据传死于天花,而根据同治皇帝的脉案与症状记载,可以清晰地确诊为天花病例。
在清朝皇室,天花带来了一个幸存者偏差。因为是得过天花,拥有免疫力的“熟身”,爱新觉罗·玄烨获得了继承皇位的最强竞争力。无意之中,成就了一代雄主。
这种古老的病毒,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木乃伊。后传入欧洲,并在罗马帝国时期大爆发。
由于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唾液、飞沫传播,天花的传染性很强。患者身上会出现很多斑点,并逐渐蔓延至全身,直到全身溃烂而死。
人类对于天花病毒最恐怖的记忆之一,来自印第安人。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3000万印第安人。短短一百年后,只剩下不到100万人。
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殖民者和他们散播到美洲的天花病毒。
天花肆虐人间数千年,夺走了数亿人的生命。当人们还在为天花提心吊胆时,1918年大流感又一次将人类推向黑暗。
关于这次流感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最早记录在案的“0号病例”,发生在1918年2月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里。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正鏖。由于前方战事吃紧,美国政府选择封锁消息。20万美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源源不断运往欧洲。
病毒也随着开始蔓延。4月,法国,5月,英国……再然后,是整个欧洲大陆。
在幽灵般的病毒面前,人类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根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三年时间,全球至少有5000万人死亡,该数字大大超过一战带来的伤亡。而当时,全球总人口也才17亿。
比起中古时代,20世纪的欧洲公共卫生体系已经大大进步,但面对流感病毒,仍然惨遭击穿。
许多国家和城市,医疗体系崩溃,丧葬系统瘫痪,生者无床位、逝者无棺材。大量的逝者,如同泥土瓦屑一般,被扔在深坑里——这是20世纪的欧洲,是工业文明已经俯瞰全球的欧洲。
疫情甚至传播到美国最北端的阿拉斯加州。在那里,大量尸体被掩埋在集体墓穴中,有些村庄,成群的流浪狗以弃尸为食。
黑死病、天花、大流感,史上三大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百年之后,一种叫新型冠状肺炎的病毒再次肆虐人间,已造成600多万人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五大致命疫情,并且至今仍在继续。
那么,前三大疫情,究竟是如何结束的?
从14世纪到17世纪,黑死病一直困扰着欧洲,几乎每年都会在某个地方出现。
每一轮疫情,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几年。但1666年9月,伦敦的一场大火之后,黑死病却在英国乃至欧洲大陆销声匿迹。
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4/5的地区被烧毁。
事后,有人认为,疫情的消失是因为大火把贫民区的老鼠全烧死了。还有人认为,是因为疫情导致大量宿主死亡,从而降低了传播烈度。
这个理由,同样被用来解释1918年大流感的消失。这场旷世的大流感,在持续近两年后于1920年神秘消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积极抗疫的自救,也在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医疗技术还很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应对之策就是:大规模隔离。
14世纪,黑死病刚在欧洲肆虐时,意大利就拒绝来自疫区的船只靠岸,水手必须隔离40天以上。
到了17世纪,英国黑死病大爆发,伦敦关闭了所有的港口、娱乐场所,杜绝大规模人群聚集。
欧洲大陆也普遍实施了隔离措施,在感染者家的隔壁,写下一个大大的“P”字母,以提醒人们绕行。
欧洲人还改变了卫生习惯。
中世纪的欧洲,卫生条件极差,城市里垃圾成山,饮用水被污染,很多人常年不洗澡,导致蚊蝇、老鼠滋生,加速了疫情的传播。
人们痛定思痛,对城市公共卫生体系进行了改造,比如,集中处理粪便、扑杀老鼠、焚烧尸体,在水里掺酒饮用等等。
随着传播途径和感染源被打断,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疫情也逐步好转。
在天花和1918年大流感中,隔离一样成为人们的共同之选。
在中国古代,得了天花的患者,会被立即隔离。当1918年大流感爆发时,美国公共卫生部门采取了严厉措施:禁止人们集会,同时所有的学校、教堂、剧院,都要歇业。
也是在1918年大流感中,口罩第一次被人类大规模地使用。
有效的防疫措施,成功阻断了疫情的蔓延,但人类战胜传染病,最终依靠的还是科技的进步。
在古代中国,人们发现,将天花患者身上的痘痂打磨成粉,然后吸入鼻腔,能够避免人们得天花。
这种古老的种痘方法,但后来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得到大规模接种,虽然副作用巨大,却使一批人获得了免疫。
在英国,人们发现了牛痘接种法。尤其是19世纪末,灭活疫苗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类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鼠疫、霍乱、狂犬病、流感等大批疫苗,先后被研制出来。
到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病。这是人类对抗传染病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除了疫苗,新药的研发,同样至关重要。
疟疾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肆虐。直到中国人提取出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
而历史上很多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比如鼠疫、大流感等,之所以在今天不再凶险,更是因为抗生素,以及达菲等口服药的出现。
与历史上的三大疫情——黑死病、天花、大流感相比,新冠疫情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进入到第三个年头。
从一开始,我们以为,这会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样,在几个月内迅速消失。
但直到现在,疫情仍在肆虐。从人类与传染病的对抗史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持久战。
在最初的阶段,大规模的隔离,是简单且非常必要的手段。中国在这一阶段,显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依靠强大的产能,以及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中国有力保障了14亿人的生命安全——口罩几乎无限量供应,疫苗不但满足本土需要,还成为全球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对于抗击疫情有多重要?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13种疫病的平均死亡率高达23%,在广袤的农村,人们得了病,只能求神拜佛。
新中国成立之后,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除四害和种痘运动,成功控制了天花、疟疾、吸血虫等疫病。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战胜疫情,长期还是要靠科技的进步。
在这方面,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在疫苗的研制上,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在新冠口服药方面,我们依然落后。
2021年11月以来,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相继获批上市。新冠口服药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就在不久前,超过2万盒辉瑞Paxlovid已进入中国。
制药行业,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美国早在二战后,就将生物制药产业扶植为支柱产业。
在这个领域,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比半导体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消息是,最近几年,我国新药研制水平也在突飞猛进。具体到新冠口服药,国内已有六款新药在研。其中,有四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的离获批上市已不远。
尽管前途光明,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人类与传染病之间,注定是一场长期的战争。
天花、黑死病,曾肆虐人间数百年,1918年大流感虽然销声匿迹,但其变异后的病毒,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因此现在就断言,新冠已流感化,确实为时过早。
疫情何时结束,怎样结束。这个命题起于防疫,却不止于防疫。
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在更加发达也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交织的现代社会,疫情的可怕,还有历史中无法给出答案的一面。
比如,史无前例的大城市和人口聚集大大加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比如,更加多元庞杂的社群利益和组织结构,以及经济民生保障已经离不开市场机器高效运转的客观现实,都对防疫抗疫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就目前各地的防疫抗疫而言,如何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形成更科学、精准的策略与方法,做到更灵活、敏捷、有效的执行,让防疫抗疫更加人性化并更鼓舞人心去众志成城,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寻求更优解的课题。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视频号】·
THE END
欢迎
【星标】华商韬略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杨倩 周怡
美编:杨亚姣 运营:方乐迪 刘彦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为预防和减少可避免性视力障碍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携手爱心...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图片来自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官网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飞播造林40周年。记者从河南省林业部门获...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张晟远同学所写的作文。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可是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锡纳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卡罗县,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6月10日无人机拍摄)。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亮相江苏省南...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
2019-06-11 10:23:34
-
防城港全力保障电煤资源供应 支持燃煤发电企业加大电力供应
2022-07-01 09:27:46
-
天天新资讯:微软情何以堪!用户对升级Win11不感冒:Windows 10才是YYDS
2022-07-01 09:09:12
-
快报:日元贬值后遭疯抢:苹果上调日本iPhone售价 不香了
2022-07-01 09:14:42
-
热门看点:郑州等地将试点电子劳动合同
2022-07-01 08:59:55
-
世界最资讯丨方太极火?Ⅱ代JEM7A,用“高效大火力”点燃燃气灶焕新热情
2022-07-01 09:03:08
-
当前聚焦: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5G全覆盖
2022-07-01 09:18:43
-
精选!这场强制开发者“应用内支付”的纷争,谷歌同意给9000万美元
2022-07-01 09:01:34
-
环球今头条!《2021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 河南5G终端用户居全国第三位
2022-07-01 09:03:50
-
天天要闻:为CyberTruck蓄力?特斯拉申请扩建得州工厂,再建4.65万平米
2022-07-01 09:11:59
-
每日热讯!部署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
2022-07-01 09:12:30
-
信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设立
2022-07-01 09:13:41
-
前沿资讯!特斯拉要跌落神坛?美银:未来三年内美国市占率料暴跌
2022-07-01 09:20:39
-
焦点要闻:财联社汽车早报【7月1日】
2022-07-01 09:21:33
-
【天天热闻】三大关键词 读懂国贸地产鹭岛故事
2022-07-01 08:59:23
-
防城港做好物资储备迎峰度夏 确保电力抢修物资及时有效供应
2022-07-01 09:26:43
-
防城港抓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 着力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2022-07-01 09:25:52
-
当前快讯:市领导到卢氏县调研指导工作
2022-07-01 08:59:26
-
【焦点热闻】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债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会召开
2022-07-01 09:18:51
-
环球观察:高校通知毕业生应聘本校保安?就业服务需“用心”
2022-07-01 08:57:15
-
热点在线丨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
2022-07-01 09:00:40
-
【环球热闻】哪些海外院校接受高考成绩
2022-07-01 09:04:27
-
快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上半年成绩单:发行规模同比激增2.5倍 6月份成发行高峰
2022-07-01 08:59:29
-
防城区加快“菜篮子”“果盘子”等产业基地建设 推进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2022-07-01 09:24:55
-
实时:招用高校毕业生可享扩岗补助
2022-07-01 09:16:59
-
世界热推荐:美国天然气期货单日跌超16% 6月跌幅创三年多来最大
2022-07-01 09:16:48
-
天天观速讯丨以前求职要“跑腿” 如今“点投”就管用
2022-07-01 09:02:08
-
焦点!80后“女将”卫濛濛上任外贸信托总经理,公司踩雷消金、地产,近半年收数张罚单合计被罚没近1600万元合规问题暗显
2022-07-01 09:14:01
-
焦点短讯!百度全资持股集度汽车、吉利关联公司退出 或为境外上市做准备
2022-07-01 09:00:09
-
天天短讯!市科技局扎实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2022-07-01 09:12:43
-
环球速读:2022年度信阳市科技成果发布暨对接会(茶、食品专场)成功举行
2022-07-01 09: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