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科技 > 正文
环球热消息: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增设团队奖,获奖代表分享科研故事与感悟
2022-07-16 10:00:30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河南热线

今天(7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领奖台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付巧妹等20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分子生药学研究等5个团队分别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团队奖。

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评审中突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注重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及崇高品德和优良学风,关注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诞生于科研一线的原创性重大成果,最终入选者都在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各个领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本届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新升级,个人奖名额从10人提升至20人,并增设团队奖。迄今为止,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评选表彰了17届,共有16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奖。


(相关资料图)

据中国科协最近统计显示,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接近4000万人,且增速超过男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半边天”。18年来,先后有9位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当选为两院院士,3位获奖者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部分获奖者在台上合影。全国妇联供图

付巧妹:未来研究将关注与人类演化相关的古微生物、疾病演化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付巧妹,是古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一名科研工作者。

过去,我国在古遗传学领域和欧美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人群古DNA研究一度空白。为改变这一局面,她从2009年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前沿探索。“这是我所热爱的事业和心之所求的人生梦想,更承载了在古DNA技术创新和自主研究方面为国家赢得话语权的使命感。”

十多年来,通过大量繁复的实验摸索和大规模的古DNA分析研究,她和团队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从“土”里获得东亚首例灭绝古人类DNA,破译了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我国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及东亚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等,填补了世界古人群遗传历史里所缺失的中国篇章。

在接受采访时,付巧妹表示,未来,团队将聚焦微生物、疾病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因为目前疾病的演变过程与人类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将关注病原体的远古演化追溯和一些疾病的演变过程,这些可能会对现在人们的健康有所启示。”

女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突破?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付巧妹表示,女性比较细腻和坚韧,由于担负照顾家庭等责任,女性社交时间相对较少,有限的精力更专注于她的职业。“所以看似在某个领域里默默无闻,其实是更加安心和专注地在做事情。”她也提到,女性要突破社会上固有观念的约束,秉持初心,笃行不怠。

袁媛:团队正在建立珍稀濒危中药种质资源库

“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资源,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团队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袁媛说,近年来,分子生药学研究团队运用现代生命科学不断发展中药鉴定、生产、质量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中药分子鉴定、道地药材遗传成因、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生物技术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珍稀濒危药用资源如何利用?袁媛举例说,天山雪莲是不能采集的植物,被列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使天山雪莲以细胞的形式进行保存并进行规模化生产。“我们将细胞和原药材进行对比,包括成分、药理等,然后用细胞作为新资源食品、化妆品原料等。”她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团队正在建立珍稀濒危中药种质资源库,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一份资源财富。

侯静: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

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侯静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1993年,她怀着强军兴国的梦想,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1996年底,正好高能激光团队完成了一次创造多个第一的实验,大家很震撼、很激动。那时也是我选择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激光方向。”

侯静说,在求学过程中,她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赵伊君院士等激光领域的老师。“我在老师们身上也深刻地认识到,勤奋、博学、机遇有机结合,个人、团队、国家相互作用,是大科学大工程时代科学大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她说,他们一生都根据国家的需求,多次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个人的科研理想要融入“中国梦”和“强军梦”,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科研追求。

在中国科研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数以千万计的女性科学工作者活跃在各个科研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女性大有可为。”侯静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

责任编辑:hN_1627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