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刷脸,后有刷掌!生物识别支付越来越多,安全性如何?
2023-05-23 16:08:43 来源: 券商中国微信号
关注河南热线

移动支付技术领域真是创新的高地。

7年前,支付宝在杭州向外界展示了其全新的刷脸支付技术“Smile to Pay”,而后人脸识别技术在近几年大范围运用于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

如今,与“刷脸”支付相辉映,“刷手”支付正式向人们走来。


(资料图)

5月21日,腾讯正式对外官宣微信“刷掌”支付。当天,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发布会在京举行,宣布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据腾讯介绍,乘客通过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

早在2021年8月份,就有消息称,微信支付当时正在内测一项名为“刷掌支付”的全新支付功能。彼时,腾讯对外回应时还表示,“刷掌支付”仅为微信内部技术预研,但还未开启测试,目前也无应用计划。

一年后,这项新型移动支付技术终于展现出来。

值得思考的是,不久的未来,“刷掌”支付是否将成为与“刷脸”支付相比肩的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大范围运用到金融领域,人们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性是否有了更大的隐患?

筹谋很久的“刷掌”支付

“空手付款”正在实现。

据腾讯介绍,微信刷掌可在很多场景上使用。手掌可与交通卡、会员卡、校园卡、门禁卡甚至门票电子码绑定,刷掌验证身份就能进行支付、入门、签到等。

据悉,北京的地铁乘客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铁刷掌乘车”完成授权后即开通“刷掌”乘车功能。

而乘坐地铁时,乘客需找到带有圆环标志的刷掌闸机,将掌心面对圆环内的识别区。完成识别后,圆环变为绿色,闸机将自动打开。“刷掌”出站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腾讯方面表示,乘客伸手即可进出站,即便遇到忘带实体卡、手机没电等特殊情况,也能乘坐地铁。

腾讯攻坚这款“刷掌”技术已久。

2021年8月份,当时就有市场消息称,国内移动支付商开始布局“刷手”支付领域,其中,微信支付正在内测一项名为“刷掌支付”的全新支付功能。

对此,腾讯对外回应表示,“刷掌支付”仅为微信内部技术预研,但还未开启测试,目前也无应用计划。

而后,2022年下半年以来,腾讯就申请了“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务”“微信刷掌”等多个商标。

实际上,这一技术需要攻克很多难关。也许大家对“刷掌”技术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指纹识别技术升级到识别掌纹。其实不然,除了掌纹,探测静脉纹路也是这项技术的重要一环。

对这项新技术,腾讯介绍,微信刷掌采用行业领先的刷掌识别技术,运用了兼容多设备的手掌识别模型,利用掌纹和掌静脉等重要信息,不受光线明暗、伸掌姿势等因素影响。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3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上,微信公开课讲师张颖就谈到了“刷掌”支付。张颖介绍,刷掌是双因子验证,一方面有掌纹,另一方面有掌静脉,甚至可以解决双胞胎的识别问题。

国外早有“刷手”技术

实际上, “刷掌”支付并不新鲜。

过去几年,全球科技巨头以及多个机构纷纷在研究刷手支付类产品。

早在3年前,亚马逊就已在测试和推广刷手支付技术,当时备受市场关注。

2020年9月,亚马逊发布了手掌掌纹识别技术Amazon One。而在2020年春节前夕,有外媒报道亚马逊已经开始与国际信用卡巨头Visa进行刷手支付终端测试。而此前,亚马逊还与万事达卡、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机构沟通了刷手支付项目。

据了解,亚马逊研发的刷手支付系统以客户的手作为客户永久性ID,采集相关个人生物特征,客户可以在App上把手与信用卡或借记卡关联起来,绑定相关支付账号。

从当时的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公布的亚马逊最新专利申请资料看,其发明的扫描仪设备是一种非接触式扫描系统,也是通过扫描掌纹和探测静脉纹路等手掌特征来识别用户身份。且这种扫描仪设备,不仅同时验证用户掌纹和静脉血管,还会扫描手掌内部的静脉、骨骼、软组织等情况,识别手部的血液流动或血压情况。

(图片来自亚马逊非接触式扫描系统专利申请报告)

而在亚马逊之前,一家名为“Sthaler”的英国公司早在2017年就推出静脉识别产品,将用户的手指静脉的生物信息和银行卡绑定,并移动手指头就能实现付款。

此外,2018年1月,也有媒体报道,日本的信用卡公司JCB也开发了一款刷手支付技术,用户付款时通过手机的摄像头扫描手掌信息即可完成支付。从国内研发来看,2018年深蓝科技、麦伦科技等国内公司也推出过相关刷手产品。

共性是,上述公司的刷手类技术,也多是基于识别静脉脉络和掌纹纹理特征。

仍需注意安全性

“生物识别支付方式是未来移动支付的重要趋势,是金融科技改变支付的重要里程碑。” 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认为。

与刷脸支付相比,刷掌支付有哪些进步之处?

孙扬表示,“刷掌”支付中设备读取的是手掌中皮下的血管纹路,和指纹的表皮纹路识别相比,更安全,比刷脸支付更难以伪造,而且是无接触的更加卫生。

此外,在孙扬看来,刷掌支付带来的便捷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刷掌支付出现,老百姓(603883)支付更加便捷了,手机没电也可以支付买东西、坐地铁、吃饭等。”

对于刷掌支付,人们表示期待。不过,亦有不少人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

“脸、静脉、掌纹、虹膜、DNA这些信息都被记录后,作为个体,人的最后一道隐私屏障也被打破了。”这是几年前的一条网友对刷手技术的留言。还有网友表示:“以后出门要握住拳头,不敢随便伸手了”。

对于大众担忧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问题,孙扬认为:“刷掌支付信息属于比较核心的生物信息,支付机构需要更加加强刷掌信息的加密保存和传输,降低个人掌纹信息暴露的机会,减少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支付领域而言,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新风险的产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具体到“刷掌”技术,它也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算法漏洞风险以及假体攻击风险。

“生物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如果泄露,后果严重。账户密码被盗尚且可以修改,掌纹信息被盗可能难以找回。”董希淼认为。

此外,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制和技术标准也正在完善中。例如,2018年10月,我国金融行业首个生物特征识别安全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公布。

董希淼呼吁,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快出台并不断完善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规范、技术标准等,推动各类参与主体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共筑支付安全防线。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hN_2327
    独家